close

各位家長好,比賽的日子即將來到,

看著學生不斷進步,內心著實替他們高興。

學琴本來就辛苦,需要很多的耐性和毅力,

更要有顆強大的心臟,來面對老師隨時對音樂上的挑剔。

 

許多時候其實都是於心不忍地責備,尤其是耳根子軟的孩子,

眼淚就跟水龍頭依樣希哩嘩啦流了出來;

當表現良好時,為師內心就算很愉悅,也不願表現出來,

以免孩子過於得意。但樺樺老師其實都知道,他們一直都在努力進步著。

 

    學藝術,本來就花錢,不論油畫、雕塑、書法、舞蹈,

但最花錢的還是學音樂,

許多人普遍都會對學琴的孩子投射一個觀點就是「學音樂的都是有錢人」。

說來您或許不相信,我從小到大,最厭倦聽到這句話。

但我不得不承認,在藝術大學裡,不僅僅是樂器花錢,

明明就讀公立學校,學費都比別的科系貴上兩倍以上

甚至還有伴奏費。可能許多家長並不明白「伴奏」在考試或比賽時的重要性,

因此我決定寫一封信(並不是為了賺錢,順道提供未來想念音樂班的孩子做一個心理建設),

希望能藉這次機會傳達一個觀念。

  

   在許多大小比賽皆可看到許多伴奏並非專業,

以為會彈琴的都會伴奏。

「鋼琴伴奏」在專業音樂系大學畢業的鋼琴主修中,

是一門必修的科目,國外更是有許多這方面的專書。

以下是我簡短的分享自我學習音樂15餘年的經歷,

雖然老師們並不會硬性規定要有伴奏,

但沒有一個老師曾告訴我:「你可以不用找伴奏」。

只曾告訴我:「你可以重新換伴奏嗎?」剛開始沒有聽老師的話,

評語單就曾出現:「如果有伴奏會更好」。

因此樺樺老師非常鼓勵同學間互相伴奏學習,

但同學的鋼琴程度必須是要能夠達到伴奏的水準才行

(這也是為什麼,必要時我願意找專業伴奏的原因。)

  

   回歸正題,伴奏應該做些什麼工作? 重要性是什麼?

除了鋼琴也須練習外,還得熟習對方樂譜,

最普遍的效應就是

1.它可以增加樂曲的豐富性(因為作曲家在寫曲子時,就是在構思整首樂曲的和聲織度與強弱、旋律走向)

2.讓演奏者更快進入音樂的情境中(較能享受音樂)

3.總比一個人在台上好(壯膽)

 4.忘譜還有伴奏可提醒旋律(如果是鋼琴考試就吃鱉啦

5.考試或比賽可幫忙增加秒數(投機心理)…等。

  

 讓我們談談行規的部分(歡迎上網查詢或電洽音樂系所),

學士700-800;碩士1000-1500;博士1500- 上台表演和考試以兩倍計價。

以正統音樂班為例,主修老師不可能是伴奏老師,

伴奏要額外請,因此上台前,不但要先跟伴奏老師合,

上主修時還必須帶伴奏上課。 樺樺老師主要是累積教學經驗,

也不願額外再次增加家長多餘的負擔,莫忘學琴的初衷。

因此平時上課我都樂於幫忙並享受和學生在音樂上的種種。

因為都是自己的學生,所以當然有優惠價啦~

 

祝一切平安順利~~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樺樺老師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樺樺老師 的頭像
    樺樺老師

    桃園音樂系碩士~鋼琴/小提琴教學

    樺樺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